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中心微信平台

科学研究

薛杨教授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撰文:《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

2024-12-05

      2024年12月5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研究》2024年第5期头版发表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薛杨教授题为《全球生物安全中的科学家行为准则探究——兼论〈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文章。作为近年来中美生物安全“负责任科研” 二轨对话的重要成果,该文系首次系统论述生物科学家行为准则的理论演进,以及对《天津指南》全球公共产品属性、特征、路径与模式的学理探讨与实践总结,既为中国构建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也将有助于未来中美生物安全领域二轨外交更好服务一轨外交的理论支撑。

      该文认为,作为中国政府《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中生物安全领域的具体倡议,以《天津指南》为代表的科学家行为准则是中国为参与引领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提供的公共产品,旨在促进国际生物科技学术共同体的负责任科研行为,并推动全球生物安全治理体系趋向包容性多边主义的重要举措。然而,在错综复杂的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格局中,科学家行为准则如何突破主权国家间权力争夺与国际制度弱化的裹挟,在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局部发展利益、国家生物安全和全球生物安全公共利益之间达成平衡?这是后《天津指南》时代亟待解答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为此,作为《天津指南》中方主要起草人之一,薛杨教授从科学家行为准则之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的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出发,在回溯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发展历史脉络和所遇阻碍的基础上,将《天津指南》带入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实践。探讨了中国推动《天津指南》凝聚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目标共识、价值共识和规范共识及该指南所呈现出的公共产品属性,有利于破解主权国家间权力争夺与国际制度弱化的现实困境,也促进平衡各相关方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局部发展利益、国家生物安全和全球生物安全公共利益之间的诉求。同时,该文总结提炼出《天津指南》形成的以《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组织多边框架为基础、“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为蓝本、多元主体参与“中美二轨对话”为支撑的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生动诠释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在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领域日益深入的价值统一和双向互动,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参与引领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的立场、行动与贡献,并反思了其对中国构建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借鉴意义。

      《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个以中国地名命名、内容以中国倡议为主的生物安全类国际倡议,列入中国《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第十四条,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负责任地使用生命科学的全球指导框架》认定为高级别原则,经国际科学院组织(IAP)秘书处批准生效并面向全球150多个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院推广。2021年《天津指南》被中国政府作为正式文件向第76届联合国大会相关议程分发,并翻译成联合国通用的六种语言,以更好服务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利用。

      《国际政治研究》系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学术性双月刊,是国内世界政治学科最为重要的高水平核心期刊之一。

下载地址:https://www.jis.pku.edu.cn/docs/2024-12/20241202210613999967.pdf

Copyright@2017 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 津教备0316号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 邮编:30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