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中心微信平台

研究成果

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新书面世——《生物安全:理论与实践》

2025-03-11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伦理边界、微生物耐药性威胁全球健康、外来物种入侵蚕食生态红线......当生物技术双刃剑效应日益凸显,生物安全已从实验室走向全民关注的焦点。

生物技术的指数级发展正重塑人类命运共同体。生物安全已成为危机四伏的“非传统战场”:

据权威数据显示,近20年全球新发传染病暴发频率较20世纪提升3倍,埃博拉病毒等烈性病原体致死率高达90%,新冠病毒大流行更暴露出公共卫生体系的脆弱性;

基因驱动技术可人为操控物种基因,DNA合成成本十年内下降超90%,技术门槛降低引发“生物黑客”隐患;

全球实验室病原体逃逸事件年均超百起;

发展中国家基因数据被跨国机构违规采集的案例屡禁不止,生物资源主权面临侵蚀;

我国每年因红火蚁、福寿螺等外来物种入侵损失超2000亿元,全球最具威胁的100种入侵物种中50%已在我国境内发现……

在此背景下,加强对生物安全的重视及研究以及应用,已迫在眉睫。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国内首家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框架下注册的NGO)历时3年编撰了《生物安全:理论与实践》一书,填补了生物安全领域在高等教育、职业培训与公众科普的三重空白。本书以系统性框架构建知识防线,为应对这一非传统安全挑战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南。

本书以《生物安全法》七大领域为纲领,融合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规范,形成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知识体系。

 

《生物安全:理论与实践》是一本深入探讨生物安全领域的专业书籍,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生物安全相关的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以及实际案例,旨在为读者提供生物安全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南。

全书共分为11章,内容涵盖绪论、传染病、两用生物技术、生物实验室安全、生物遗传资源安全、生物入侵、应对微生物耐药、生物武器与生物恐怖、生物安全的国内治理、生物安全全球治理、案例研讨多个方面。

本书特别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在生物研究、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生物安全管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对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公共卫生管理以及政策制定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论支持和实用的操作方法,是生物安全领域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 本书特点

 

01 紧密围绕国家需求 

本书撰写的初衷为,围绕国家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发展需求,系统整理生物安全相关领域的知识要点,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学生提供参考借鉴。

02 引入案例加深理解 

本书撰写过程中,参考了生物安全领域诸多前辈学者的著作和译作,如《生物安全学》、《入侵生物学》、《生物遗传资源价值评估及案例研究》、《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生命科学领域》、《合成生物学时代的生物防御》、《生物安全与生物恐怖:生物威胁的遏制和预防》等。也补充了近年来出现的生命科学新技术和应用、新兴技术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问题,以及国内外在生物安全领域修订或制定的法律法规等内容。

 

 


Copyright@2017 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 津教备0316号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 邮编:30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