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心动态 > 中心新闻 > 正文

中心微信平台

中心新闻

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深度参与“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讨论

2025-08-01

      2025年7月27日,安远AI主办的“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论坛”在在上海世博中心“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成功举办。

      这场AI安全与治理的国际论坛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新加坡等20余位顶尖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及国际组织代表,国际嘉宾占比超50%。论坛围绕AI安全科学基础、新兴挑战、风险管理实践及全球治理四大主题展开,重点探讨对于超级智能的可控性的共识与分歧、前沿AI的网络攻击威胁、前沿AI的自我复制和欺骗等失控风险、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的负责任创新、领先AI研发机构的风险管理实践与挑战、中美欧新主要标准与政策路径对照分析、国际AI安全治理的合作空间和机遇。

      图灵奖得主、多位院士、国家实验室管理者、联合国副秘书长和技术特使、法国总统AI特使等在内的多位世界级专家携手新锐中青年学者共同参与,携手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AI治理体系。

      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作为合作伙伴受邀参与了此次会议。会上,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北洋讲席教授张卫文从生物安全角度分析了AI与生命科学融合的风险与机遇。随着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发展,生物安全面临越来越多潜在风险,如合成病毒、人工细菌等;传统实验室管控手段已无法完全应对。AI的加速发展可能催生全新未知的生物学知识,带来更复杂的安全隐患。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推动构建国际合作与治理框架,提出《天津生物安全指南》获得联合国认可,并呼吁科学家层面的跨国合作构建动态可行的全球生物安全体系。

      发布环节,安远AI和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人工智能 × 生命科学的负责任创新》报告,天津大学张卫文教授、薛杨教授与王方忠副教授出席发布仪式。报告整体分为7个章节,篇幅逾70页,参考了300余项资料。系统探讨了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融合的关键趋势,强调其变革潜力,识别并评估相关风险,并审视现有的生物安全治理实践。最后,报告提出了风险缓解策略与治理选项,并为不同利益相关方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报告在分析基础模型、生物设计工具和自动化科学三类融合方向的基础上,指出AI在推动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安全治理中的正向价值。识别了事故风险、滥用风险、结构性风险三类核心风险,并评估现有风险分析和评估体系在系统性与透明度上的不足。同时总结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五类行动方的国内外治理实践,提出四类前瞻性缓解治理路径,最后探索性构建了“策略路径×行动方职责矩阵”,建议了各方在不同策略路径的主次责任分工。

      此外,作为此次论坛的系列活动,张卫文教授还受邀参加了7月25日由卡内基基金会、安远AI、牛津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先进人工智能的预警与危机协调”专题研讨会,在会上做了“生物安全风险的水平扫描方法”相关主题发言,并和出席研讨会的各国专家进行了交流。7月28日,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还与安远AI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人工智能与生物风险融合”的专题研讨会。

      AI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人类健康、经济增长和生态可持续性的新机遇。然而,AI在生物制造、临床应用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也带来了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的重大挑战。国际人工智能安全报告(International AI Safety Report)指出,AI在生物武器设计和科学推理方面的能力显著增强,引发了对潜在风险的关注。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与安远IA此次的深入合作旨在促进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袖之间的跨学科对话,以平衡AI驱动的创新与生物安全风险的缓解。

Copyright@2017 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 津教备0316号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 邮编:300072